Icebound

icebound-area

兴趣,中二病,与未来

就在几年前,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。我不懂得怎么去学习,不懂得该怎么和同学们相处,也不懂怎么对待我身边爱我的人。而现在,我需要去努力的,正确的学习,与可能遇见的任何人好好相处,也要珍惜爱我的人。距离我的第一次GRE考试不到100天了,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命运的转折点离我如此的近,比中考近,也比高考近。也许没什么人看我的博客,就算有,也不会喜欢这种非技术类的情感倾泄。那我就写给我自己,以这篇文章作为我的百日誓师吧。

兴趣

在小学的时候,我就一直在寻找我真正的兴趣点,并且希望把它作为我未来的职业。大概在小学五年级以前,我想要做一个设计师,汽车设计师,现在看来就是工业设计。当时的我时常自己去画车的侧面,45度斜视,想要画出一条征服世人的完美曲线。我去学素描,学画画,那段时间应该是我绘画的水平巅峰了。无奈我真的是毫无艺术细胞,美术老师见到我总是摇头,最终还是放弃了。五年级的时候我无意间订了一本杂志《少年电脑世界》。这本杂志的装横精美,每期还附赠一张光盘,里面有一些电脑软件的介绍和相关产品的分享、测评,也有一些教程。在这本杂志上,我第一次听说了RPGmaker和flash,第一次了解到了php和html,也认识到了Len、RK、浩然还有小梦等人,这是我第二次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启蒙(第一次是在很小的时候,家里花将近一万配了一台方正电脑,56k拨号上网)。

好奇心与装逼心理驱使着我,靠着搜索引擎,我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各种入门知识,甚至接触了VB。感谢河北省图书馆,我靠着从图书馆里借来的大学教材入门了C语言。感谢当时淀粉群里的同学们一直激励我,给予帮助,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(实际上毫无意义,只是那个年级的小朋友需要关注)。初中的时候我因为我们的微机课老师,第一次了解到了OI,信息学奥林匹克。于是我在她的推荐下买了一本严蔚敏的《数据结构》。对于一个零基础的,不是天才的初中生来说,独自理解图论、二叉搜索树等数据结构还是有点难了。那时候我虽然很难理解,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打开看看,所以我至今还记着每个章节讲了什么。可能这就是兴趣。再后来我碰运气上了二中,再后来我学了OI,再后来我成功的挂了。那些拼搏的日子里,我全靠着我对OI的热爱和对信息学的兴趣坚持着,现在想起来还是十分的热血。

大学以后我接触了太多其他的东西,我发现这种竞赛十分的无趣。在两次ICPC铜牌之后我真的心灰意冷,决定彻底远离算法竞赛这个圈子。之后,我仍认为我的兴趣在算法,在软件,在代码上。我学习了最热门的机器学习,却觉得深度学习乏味无比,无法证明真的没劲;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确实有意思,但是效果却不太好。我逐渐对机器学习失去了一些兴趣。后来我转向开发方面,我发现那些框架设计十分灵巧,比如django与vue,react等等,看上去都是工程师的杰作,是遵循设计模式写出的精华。但是我又认为他们缺少灵魂,因为工程师是可以被培训的,不像算法竞赛需要一定的天赋(这可能是我自己理解不深,或者狂妄自大)。总之我又觉得纯软件的开发很没意思。这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我现在的导师,他是做无线通信的。在他的帮助下我接触了通信和电子工程的一些方向。最终结合机器学习、博弈论和无线通信,边缘计算,我发表了我第一篇SCI期刊论文。这真的很奇妙,一直对CS感兴趣的我突然觉得EE才是真正适合我的,那些虚无的代码现在对我似乎毫无吸引力。但是EE有一个致命缺陷,赚钱少。我不能忽视现实。而且,谁能保证我不是一时兴起呢?这么多年对CS的追求,在半年内就改变了吗?

我有些迷茫。但其实我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结论。

中二病

最近在家呆着,翻到了我曾经写过的那些代码,还有作文,日志说说啥的。也翻出了当年淀粉群的聊天记录。我发现当年的自己真的是无比的中二,我觉得世界一定会围着我旋转,我就是那天选之子,我要改变世界,世界毁灭也要由我而拯救!现在看来着实有些好笑。

当然,在家呆着的除了我还有我爹妈。我爹虽然呆了几天就回单位上班去了,但是还时不时的发微信问问我情况。我父亲一直对我的学业不报什么太大希望。高中的时候我说我要考清华,他说:“儿子,你要是能考上河北师大就不错了。你要考上清华祖坟就该冒烟了。”后来我明明是考的很差去了北邮,我父亲还是很满意的样子。现在我想出国,我爹一直在各种旁敲侧击劝阻我:国外危险,美国排华,出国也找不到工作。他希望我少吃一点苦,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就好。

上一次看电影还是去看天气之子。看完之后我心里其实是暗暗发笑的,男主真的好笑,就是一中二少年,做出了各种冲动的事。世界毁灭和他无关,他却觉得自己能左右世界,还要不惜一切跟女主在一起。笑着笑着发现不对,这不就是前几年的我吗?我高二的时候是最意气风发的,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清华北大随便挑,我就是冉冉升起的新星,我的理想是改变这个世界,真正的改变人们的生活。这些话我写到了我自主招生的推荐信里:

在未来,我相信计算机科学将会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。物联网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,大数据需要高效算法的驱动。在这个物欲横流,人心浮躁的时代,我更愿意沉潜下去,研究算法,为应用层面的发展打地基。当所有人都注视着台前的光鲜时,我更愿意和另一批人,一起在幕后默默付出,实现理论上的创新,自底向上完成一次信息世界的变革。不求全世界都记住我,只求我的代码活在这世界上。

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申请报告

“不求全世界都记住我,只求我的代码活在这世界上。”,“ 研究算法,为应用层面的发展打地基。 ”我突然很悲哀,因为现在的我似乎已经说不出这样的话了。我关注着哪个方向是未来风口,哪些互联网公司赚钱多。我需要考虑我未来的生活,我要养我的女朋友,养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。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怀疑自己,觉得自己真的是普通人。前些天我还说了一些我现在觉得都很可怕的话:”我觉得人对自己最好没什么错。”难道我就要变成一个,平庸的,普通的,追逐着物欲的利己主义者了吗?要知道就在五年前,我还在机房里默念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啊!现在,我却觉得这是中二病吗?如果这样下去,我真的要成为人类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了。

有些人有着远大的理想,并努力为之奋斗,或成功,或失败。而有些人则嘲笑,讥讽:你看那些人,搞了那么半天还是失败了;或者说:不经历社会的毒打你根本不知道你就是个普通人。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样的想法,只能说有点悲哀吧。

最近的疫情给了我一个很长时间的思考、学习的时间。我与女朋友也发生了很多矛盾,从她身上我依稀还能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。我的朋友们也都在激励着我,这让我为了未来不断努力着。

未来

有些悲观的人总觉得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。生活没有意义,因为无趣。工作没有意义,因为除了盲目干活得不到提升。甚至宇宙都没有意义,谁知道宇宙的意义是什么??所以既然毫无意义,拼搏干什么,还是先让自己舒服为好吧?

我觉得,一切的意义都在未来,我们为了未来而活。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你可以说这是文艺青年的自嗨,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是有一定的价值的。未来的美丽在于未知,可能是诗和远方,也可能是苟且或毁灭。去年12月份我被我的论文弄的焦头烂额,好几次精神崩溃强行把我的队友从女生宿舍叫了下来骂了几顿。那时候我差一点就撑不下去了,不过想到我发完论文之后肯定会笑呵呵的,心里充满满足,我就仍然有着前进的动力。我这几天背单词也是,想到明年的这时候我可能已经在收拾行李准备出国,我就还能再撑一撑。但是如果明年这时候我出国失败正准备在实验室打工保研呢?那我们就在想远一点,可能我留在北邮搞出了某个科研成果?可能我PhD成功去了MIT?总之未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,充满了挑战。是这种未知让我们恐惧,更给予我们乐观!夜晚的星空,背景是可怖的黑,但一片片闪耀的光点指引着我们探索星辰大海。

大学的前三年里,我逐渐成长,也变的更加平庸。很多时候我忘记了那些年说过的豪言壮语,接受了普通的自己,甚至用平静的生活麻痹自己。而最近一段时间,我想我已经在找回曾经的我了,那个我最喜欢的,最特别的我。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未来里,我必定会扫清我兴趣上的迷茫与困惑,也会抱着必胜的信心去迎接所有的挑战。

今年是2020年,本来就是大家期待的变革之年,而且又遇上了众多变动。我想这世界一定会有大变化了。扛起未来的人,改变世界的人,必定是我们。

  1. 异度之刃说道:

    学长写的很好,至少我作为一个读者深受鼓舞。